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的区别

来源:本站 发布:2021-04-06 点击:476


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的关系在当今国际关系中至关重要。它一方面加强了国家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另一方面树立了国家形象,增强了国际吸引力,而这些都是"软力量"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大力开展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是"软力量"建设的重要途径。
  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又译作“公众外交”)包括了我们熟悉的“民间外交”,但比民间外交的内涵更为丰富。从民间外交到公共外交,是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变化的要求,也是国家跨文化传播能力逐渐成熟的结果。
  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共同构成国家的整体外交。政府外交是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公务交往和对外代表国家主权的外交部(有些专门问题可能由政府有关部门和为某项事务进行谈判的政府代表团等出面)与外国政府相应部门的交往,交往的内容极其广泛,但都是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都涉及双边或多边利益。国家领袖的对外活动是代表国家的政府外交的最高形式。就外交成果的形式而言,外交部代表国家对外表态、交涉和谈判,重大的外交成果可能是双边或多边的条约、协定、公报等。
  公共外交与政府外交的最大差异在于:其参与者不能代表国家处理外交事务,也正是因为如此,公共外交可以更为宽松、生动和灵活地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场合发出声音,讲述本国的“故事”。
  公共外交的概念可以这样概括:
  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组成国家的整体外交。参与公共外交的各方从各种角度向外国公众表达本国国情,说明本国政策,解释外国对本国的不解之处,并同时在国际交流中了解对方的有关观点。开展公共外交的目的是提升本国的形象,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进而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社会精英和广大公众等多个层面。其中,政府是主导,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精英是中坚,广大公众是基础。
  民间外交指的是一国公众对他国公众的国际交往活动,在中国也被称为“人民外交”。中国一向非常重视政府外交与民间外交的结合,1949年新中国一成立,政府外交和民间外交就几乎同时开始了运行。1957年,周恩来总理曾经对中国的整体外交有过界定,即“中国的外交是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三者结合起来的外交”,实质上,这其中就包含了对公共外交的高度概括。民间外交形式多样,包括了友好城市的交流,文化团体的互访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我国的民间外交在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在1972年中日建交之前,中日的民间外交对于中日新闻、贸易的往来,中日间政治信息的传递,以及为建交的准备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重要性的提高,中国的民间外交也正处于更加蓬勃的发展态势,并且还增加了许多崭新的内容。
  “本国政府和本国公众之间的沟通和相互影响 ”,一般并不包括在公共外交的范畴之内,但是却与公共外交整体密切相关。对于一国政府而言,处理与本国公众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政府在国内的公共关系活动,国内公众是政府进行国家管理的相关公众,政府和本国公众关于国情和政策经常性的沟通是扩大本国公共外交力量、提升公共外交质量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条件。公众,尤其是有机会参与国际交往的民众,只有充分了解国际形势和本国的国情、外交政策,才能有效地参与到公共外交中来,并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中,政府与本国公众的沟通十分密切。为推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让公众更为全面地了解国家的外交政策,中国外交部设置了专门性公共外交部门,组织经常性的新闻发布会,建立了与主流媒体的定期交流机制,还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与社会各界公众面对面交流,并邀请现职和已经退职的外交官进行公共演说和在各种媒体上发表言论等等。而在公众向政府的沟通方面,除了大学、研究所和其他智囊机构经常向政府提供形势分析和建议外,大众媒体表达的民意信息,包括广大网民对国际形势的评议等都对中国的外交决策、政策制定有参考价值。

  新中国诞生60年来,随着日益繁荣和强大,她已经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在走向世界的伟大进程中,我国的外交事业的辉煌成果和高水平的队伍也足令国人自豪。

  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政府外交与民间外交的相辅相成。新中国一成立,政府外交和民间外交几乎同时开始了运行。在1957年,周恩来总理曾经对中国的整体外交有过界定,即“中国的外交是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三者结合起来的外交”。我国的民间外交在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并继续发挥着其特殊的贡献。

  在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进展,国家之间的交往中参与主体和参与方式的多元化是一大趋势,有大量的新形式的国际交往,丰富了、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外交和民间外交内涵。如全球经济论坛、博鳌论坛是多边的,既有官方又有民间各界别人物参加;也常有一方的官方或民间代表在一次出访行程中,既和对方官方接触又和对方民间组织或者个人接触。

  在此背景下,提出开展好公共外交是新形势下完善外交布局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加强公共外交的目的,是增进国外公众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

  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又译作公众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精英和普通公众三个方面,其中政府是主导,社会精英是中坚,普通公众是基础。它和政府外交组成国家的整体外交。参与公共外交的各方从各种角度表达本国国情和了解对方的有关观点。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从而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表达本国的真实形象。

  今天,中国民众与各国民众也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每年有1200万人出国(出境为4600万人),到中国来的外国人有2400万人,中国公民向“世界公民”的身份转变,给了我们展开公共外交的广泛可能性,增加了公民维护国家的正当利益和促进世界和谐的责任,中国有必要以公共外交增强自己的国际话语权。

  要让世界正确认识中国,不能指望于西方媒体某一天能基本公正客观地报道中国,更不能指望于他们主动填补历史遗留的意识形态鸿沟。把中国的真实情况,包括中国文化精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内外政策等等介绍出去,首先在于发挥中国人自己的国际沟通能力。中国的公共外交正是增强这种能力的重要方式。

  中国对外交流中力推“和谐”、“和善”、“祥和”。“和”是中国文化的表征符号。推广这样一个理念,公共外交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中国国民要进一步提升公共外交的自觉意识,它既是一种责任感,也是爱国情怀的表现。我们要有“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基本功,才能达到高水平的公共外交。对外交往中,我们不但要会说,还要会听,还要会交流,在促进对方对我国国情、政策正确理解的同时,还能够较直接地获得对方的信息和思想,为我们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源。



| 来源 :百度文库 | 整理:中国非洲总商会秘书处

附件:


公众号二维码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官方网站:www.cagatime.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秀水街1号建国门外外交公寓2-2-71室
电话:85326771
邮箱:cagatime@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8692号-1

微信公众号:中非总商会

中国非洲总商会
Keywords: 中国非洲总商会 中国非洲总商会